" 碰瓷 "ChatGPT,不足 5 人团队仅广告费月入 10 万元
作者/ IT 时报记者 毛宇
编辑/ 钱立富 孙妍
ChatGPT 出圈大半年,国内 " 捞金者 " 众多。
互联网大厂正埋头苦干研发自己的大语言模型,但与此同时,一些应用商店内却是鱼龙混杂,高仿 AI 应用在大肆捞金。各式各样的 " 人工智能平台 ""AI 写作应用 " 依靠 " 免费次数已体验完,后续请充值使用 " 等套路引用户上钩。
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造福人类的同时,一些阴暗面也显现出来,AI 应用的信任危机在蔓延。
" 余额不足,请充值 "
无论是安卓版还是 iOS 版,ChatGPT App 的功能都和网页版类似。但与网页版 GPT 相比,官方 App 的发布无疑可以让更多人更方便接触和使用 ChatGPT。
据官方消息,OpenAI 并没有在中国大陆提供有关 ChatGPT 的服务,也没有设立相应的公司运营 ChatGPT。但这并不妨碍山寨 App 在一些应用商店内 " 招摇撞骗 "。
与此同时,另一款应用 AI Chat 在记者刚进入页面之时,便弹出 " 解锁软件所有功能 ""28 元一季度 "" 评价免费试用 " 等字样。记者打开该应用所在苹果商店内评论区,已有近 3.1 万次评论,且很多评论并未显示有效信息。除上述应用外,一款名为 "ChatGTP" 的应用则在苹果商店 " 以假乱真 ",应用图标与正版 ChatGPT 仅颜色有差异,并且简介标注 " 官方中文版 AI 聊天机器人 "。其 529 条评论中大多为差评," 我连邮箱都未绑定就提示我扣款成功了 "" 购买后依旧显示我非会员,联系客服称我未绑定邮箱无法退款 "" 只是点了一下月度会员就提示扣款成功,扣款后仍不能正常使用 " 等陈述性评价,这款软件的评分也仅为 2 分。
为此,《IT 时报》记者致电苹果商店官方客服。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境外应用如未在中国境内上架,苹果商店是搜索不到的。" 记者再次提问客服,苹果商店内与 ChatGPT 容易混淆的相关应用是如何审核上架的?客服则告知会将该问题向上反馈,同时也做出提醒:" 可通过‘设置 -Apple ID- 订阅’来确认是否发生付费行为,如发现自动付费可及时关闭。"
就在 7 月 31 日,苹果商店宣布对中国区大量提供 ChatGPT 服务的应用进行集中下架。在面向应用开发者给出的回复中,苹果官方表示相关应用包含非法内容,深度合成技术提供者必须满足在中国的运营许可要求,包括从工信部获得许可证,而上述应用与 ChatGPT 相关,但并未取得许可证。
此前,支付宝安全中心已发布安全提示称," 不法分子借 ChatGPT 热度,在网上发布注册 ChatGPT 账号服务和山寨版 ChatGPT 应用,并非法牟利。如以免费试用为噱头,吸引用户注册使用后,再按次数收费或者收取会员费等。"应用背后的中外 " 大厂 "
不仅苹果商店,各种真假难辨的 AI 应用也在其他社交平台蔓延。
互联网从业者娜娜(化名)在工作之余经营着自己的线下品牌,由于职业敏感度,娜娜在 ChatGPT 横空出世之时,便嗅到了商机。" 受 ChatGPT 的启发,年初我们品牌也上线了一个 AI 小程序。" 娜娜告诉《IT 时报》记者,目前该款小程序还未达盈利阶段,仅作为线上福利去吸引及维系线下客户。而小程序的另一端,接入的便是国内某厂的大模型。
" 事实上国内大厂都未能复现一模一样的 ChatGPT,其中所耗费的成本、时间及人力也非小公司所能承担,因此市面上大部分 AI 产品都是接入大厂的大语言模型,如百度的文心一言,又或是直接接入 ChatGPT。" 娜娜表示,直接接入现有大模型将大大节省成本和人力。而她的店铺小程序接入的为国内某厂大模型而非 ChatGPT,初版制作仅用时两周,幕后开发人员为 2 人,审核至上线用时不到 3 天。
不久前落地实施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向境内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国家网信部门应当通知有关机构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处置。
" 初审我们仅将小程序作为应用工具去提交,并未将其与 ChatGPT 挂钩。" 娜娜提到,如果作为 AI 小程序上线,微信官方平台审核会相对严格,除了审核代码中是否含未经用户授权便调取用户隐私数据的服务,还会再三核验并与厂商确认小程序接入的是否为 ChatGPT,"因为国内应用接入 ChatGPT 属于违规行为,但目前各大平台并没有十分严格的监管措施。我们还尝试上架其他平台,后者的审核更加宽松。"
《IT 时报》记者尝试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 "ChatGPT",页面提示 " 暂无小程序相关应用,可尝试更换搜索词 "。记者重新搜索 "AI 写作 ",弹出来的相关小程序超过 30 个,但无法从字面及样式上判断是否为合格的 AI 应用。记者随机选择一款体验三次后便显示需要 " 充值 19.9 元成为会员 " 方可使用。
记者拨通该小程序厂商客服电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小程序接入的确实为 ChatGPT,但在接入的基础上,开发人员又植入更加多元化的文案模板,所以文案会比原有的大语言模型更为精细。但工作人员提醒,如需购买会员尽量于当天完成," 次日小程序将因模板更新而收费翻倍。" 对于如何通过平台审核,该名工作人员则未给到相关解释。除了会员收费,还有广告
" 目前 AI 小程序及应用的盈利方式除了会员收费外,接广告也能够达到短期盈利的效果。" 小程序开发从业者程天告诉《IT 时报》记者。
"贴片广告或视频广告现在比较普遍,我身边就有不足 5 人的开发团队在做 AI 小程序,一个月的广告收入预估能达 10 万元。除此之外,市面上比较普遍的做法是会员充值,每天给用户免费对话次数是 5 次或者 10 次,在 ChatGPT 从 3.0 升级至 4.0 后,可能提供给用户的免费使用机会仅有 3 次,因为 4.0 本身也限制了厂商的使用次数。" 程天提到,积少成多的广告及会员收益已远超应用背后的运营成本," 因为是生成式对话应用,除非想拓展积分体系或培训等其他定制盈利方式,否则是不太需要专人去运营的。"
媒体公开资料显示,接入 ChatGPT 也并非难事。如需接入正版 ChatGPT 的 AI 语言模型,则需国外、国内两台服务器,通过境外服务器调用 ChatGPT 接口,返回给国内服务器,该方式成本高、使用体验好。但就国内各平台应用的体验效果来看,不少 App 接入的仅为能力有限的大模型,表达能力有限,但开发成本更低。
竞争十分激烈的 AI 赛道," 捞金 " 故事远没有止步。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ChatGreat 微信 SensorTower 东方 IC
来源/《IT 时报》公众号 vittimes
E N D